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是集生態、生活、生產為一體的“三生綜合體”,是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產業生態為一體的產鎮生態圈,是實現產業聚集、重構和創新的新平臺,是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城鄉統籌的創新實驗區。特色小鎮發展的動力來自于產業驅動和創新驅動。 ——全經聯執行主席 楊樂渝 當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正面臨進一步的深化態勢,房地產金融體制也處于逐步探索和建立之中。作為時下最火熱的特色小鎮,其開發和運營同樣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持。6月17日,全經聯金融投資委員會副主任、賽伯樂投資集團高級合伙人汪傳虎先生在“首屆全經聯特色小鎮產業運營大會”上做了《資本視角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的主題演講。 ![]() 汪傳虎,賽伯樂投資集團高級合伙人,擔任利海城市運營集團總裁、利海文商投資運營集團總裁期間,就曾深度參與新型城鎮化項目的打造,對于特色小鎮的投建運營,有著清晰的認知與判斷。 汪傳虎|資本視角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 大家下午好!今天將近5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確確實實反映出特色小鎮在全國是非常熱的話題。可以說,這么熱的話題除了“一帶一路”,可能就是特色小鎮了。從本次大會參與的人數、參與的企業,以及各個階層的人員構成來看,都可以說非常得多。 客觀地說,在特色小鎮的參與、推進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出現了很多難題。我今天主要從資本的視角,來看特色小鎮模式上的一些問題。 先和大家回顧一下背景: ![]() 第一個背景是中國城鎮化路徑正在發生變化,大家知道前30年中國整個城市化是以中心城市為主,為什么是這樣呢?因為那時候是以GDP為導向,講的是速度,快速的發展以及追趕。但是到了今天,以GDP為導向的發展有很多先天的局限性,比如區域的不平衡,比如整個房地產里面的中心城市房價,各種問題開始出現。所以,十八大以后中央提出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大的調整,包括戰術上的變化,也包括戰略資源的配置,交通的改善,政治、金融環境的變化,這些調整就今天來談特色小鎮是非常有價值的。 我們講城市化的時候更多是中心城市的的城市化,中心城市化更多的是轉型,是資源的再優化配置。京津冀一體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 第二個背景是中國產業面臨轉型升級。這一輪特色小鎮的建設核心是產業。如何做產業,我們更多的是在談溢出效應,在談傳統的產業,以招商為主。剛才很多人也談到了,用協會的方式、招商的方式來搞產業,這是行不通的。這里面有兩種特色小鎮是產業比較準確的,一個是科創小鎮,一個是旅游小鎮,為什么?我認為中國大的背景是消費升級帶動的產業升級,產業升級的核心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金融創新、制度創新,通過要素升級,來支撐整個服務體系的創新。所以,我比較贊同科創小鎮或者旅游小鎮這兩個作為主要特色小鎮的提法。 實際上這一輪特色小鎮更多想強調的還是規劃內容為主,但是中國面臨巨大的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這里面需要要素,這種要素設計的載體是企業,是創新創業的企業,通過企業的創新創業帶動產業的發展,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機會。 ![]() 房地產企業同樣面臨轉型,房地產企業如何在這一輪市場機會里面實現好的轉型呢?從目前看來,房地產企業的轉型更多的還是產品的轉型、區域的轉型。一二線城市少了,三四線城市多了。原來做住宅剛需,現在可能做旅游、養老了,實際上這些都很難支撐房地產企業轉型。房地產企業在特色小鎮的機會或者新型園區建設的機會里面,更多的還要從模式上轉型,由原來的單一收益模式變成投資收益、服務收益和地產收益結合的模式——是平臺或者是以投資為主導的企業能力的轉型。 ![]() 整個經濟以創新驅動成為主要發展方式,由原來的要素驅動到投資驅動到現在的創新驅動。我們的轉型更多是創新,創新的核心第一要素是制度創新,中央和各個地方都在出臺多種政策,鼓勵特色小鎮、新型產業園建設。這里面包括各種土地性質的市場化、金融的創新、服務的創新等等。這些在我們做特色小鎮的時候,是比較核心的思考。 ![]() 我們今天講特色小鎮的時候,不能忘記我們要打造特色小鎮的初衷,我認為它的核心是服務三農,解決中國經濟區域發展的瓶頸,要產業分工,形成產業協同和服務配套基礎,形成區域平衡的重新布局,通過這種模式服務三農,解決農村和農業問題。比如,農民的土地入市問題,宅基地問題,土地流轉承包收入問題,這些在特色小鎮里面通過創新能夠找到答案。整個面臨的機遇,就不用說了,政策機遇、市場機遇、基礎設施改善帶來的大的機遇,雙創發展機遇、政策支撐等機遇。 ![]() 目前大家在做特色小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現象來看分三類:一是產業落地問題,二是融資問題,三是運營管理問題。產業落地問題是產業和產業內容、產業培育缺失。融資目前還是傳統的以債權融資為主的方式,希望用這種方式支撐特色小鎮建設。大家在做特色小鎮開發的過程中,還是希望把特色小鎮包裝成一個地產項目或者類地產項目解決資金的問題,但是特色小鎮需要多層次的金融體系,或者不同的創新金融工具支撐特色小鎮的發展,在這些方面,傳統的開發商首先是認識不足,其次是運用金融工具不熟悉。所以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造成了融資難現象。在后來的運營管理過程中,整個支撐能力不足。 ![]()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理念、能力、資源以及目前發展階段決定的。第一是理念,更多的人對特色小鎮如果要做,如何去做,特色小鎮到底是什么東西等方面在認識上還存在很多問題;第二是能力,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些IP,在平時遇到的股權投資,或者很多創新項目找投資的時候,最大的問題還是生產導向型IP,不是所有的IP都是好IP。能不能快速復制,這是好IP的關鍵。我們目前碰到的大量的IP,基本都是開發導向型的,或者叫生產導向型的,從制造產品到制造文化,這種模式實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制約IP發展的;第三是資源,擅長對接政府關系,開發土地,這些都是在房地產、銷售環節的。對創新的金融工具資源,尤其是理念、對項目的判斷、頂層設計規劃,卻是走了很多彎路的;第四是發展階段,目前的特色小鎮所遇到的問題,都是階段性的問題,剛剛開始興起的事物不可能沒有問題,就像當年的購物中心,早期是招商難,沒有好的主力店,沒有好的運營團隊,但是現在做購物中心非常簡單,各種服務非常容易跟進。目前階段包括創新的金融支持、好的IP支持、好的運營團隊都非常缺乏,但是這些都會在大量的實踐過程中成長和成熟起來。 實際上國際上發達國家這種中心城市化和特色小鎮結合的就地城鎮化,重要的經驗是什么?第一是解決區域一體化協同問題,而不僅是解決一線城市發展配套問題,這點是目前大中城市發展遇到瓶頸的解決方案;第二是解決產業轉型發展的問題。 ![]() 資本視角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的破題思路,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頂層設計,目前特色小鎮項目80%、90%是由規劃公司來做,做出來的東西看起來非常好看,但是大都屬于開發導向型。我認為更多還應該從創意點、投資回報、能力支撐和抓手項目如何匹配方面做些思考。 第二是產業培育,為什么叫產業培育而不是產業招商,其實這里面跟產業升級有很大的關系,產業升級轉型需要很多要素型企業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這里面需要大量的創新金融,服務升級,技術升級的抓手公司、能力公司為載體。 第三是產融結合,不是金融加地產就叫產業金融,不是金融加運營就是產業金融。未來中國需要創新金融支撐的發展。我們前30年更多的是政府城投公司做基礎設施,利用稅收的減免來招商引資,引來了大量的偏地產型企業,這條路顯然不行,以債權、以抵押物為風險控制的金融工具,顯然很難支撐這一輪創新經濟的發展。剛才講的孵化器、加速器,更多的是創新金融要做支撐,需要創投或者投創對應的金融產品,這個在目前的中國也是比較緊缺的。我們經常說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債權,傳統的金融,是不參與經營管理的,是以抵押物為風險控制;第二類是創投基金,更多的企業里面找出最好的商業模式、商業團隊進行投資,中國目前市場上成熟的團隊、成熟的商業模式是非常少的,如果把一個有缺陷的團隊、有缺點的公司,跟著他一起完成二次創業,幫他打造成熟的IP、成熟的公司,進入資本市場,這才是未來大量需要的創新金融機構。創新金融需要產業生態的規劃能力、產業資源的配置能力,不是傳統金融能解決的。創新金融需要產業和金融結合,這才叫產融結合。 ![]() 我們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整個特色小鎮的模型是這樣來進行規劃的,一個好的特色小鎮打造需要三個東西:一是基礎設施,政府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能力;三是好的IP,好的產業支撐。目前房地產企業開始轉型,但是前幾年也在幫助這些企業做轉型,大家是不是能找到一些啟發,我們曾經跟國內一線房地產公司談合作,他們也在謀求這種轉型,但是他們更多的還是產品轉型,比如需要組織一個團隊去挖一個行業里好的團隊,一定是協同的,這里面我認為全經聯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全經聯很重要的作用是幫助在座的會員企業來發展,實際特色小鎮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是一個目標、是一個訂單,如果我們把特色小鎮當做訂單,把能力打造、好的IP構建變成一個方向,全經聯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把大家找在一起進行信息的撮合,這個顯然很難適合這一輪的特色小鎮打造。 ![]() 剛才說了,特色小鎮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如何平衡的問題,如果是單一性的工具一定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是股權投資和債權融資,不同的工具結合起來,同時在市場上通過資源的優勢優化配置,來配比好的能力公司、抓手公司,或許可以破解這類問題。比如,有些公司有設計的能力,但是它并沒有市場能力。我們很多IP并沒有形成連鎖化,所以以單個項目來做特色小鎮非常難以成功,就像購物中心一樣,一家再牛的公司做購物中心會成功嗎?你會配置沃爾瑪嗎?你能支撐一個主力店嗎?顯然支撐不起來。通過特色小鎮的訂單,通過資本的引進,組合好的抓手公司,給好的抓手公司賦能,變化更好的抓手公司。 好的IP進行賦能,變成更好的IP。我們說小米為什么值錢?第一階段不是一個手機賣多少錢,而是用手機鏈接了多少客戶,在為客戶提供持續的服務,這是互聯網的邏輯,我們叫三次方、五次方,這才是未來要打造IP的東西。你判斷一個IP是不是很好的IP,要用這個模型來判斷。我們培養一個客戶,能最大限度提拔培養成本發揮出來,這是好的企業。大家用這個觀點來回顧一下,為什么很多人不來關注這個IP,我個人感覺現在是投資人找好的IP都找瘋了,錢都投不出去。剛才說資本投資,最重要的渠道是退出,如何退出呢?如果是制造業的模型,它退不出來的。但是全經聯在IP投資退出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比如結合我們的優勢IP、優勢能力,來做某一類投資,而不是所有的投資,圍繞這一類的投資來真正的幫助在座的這些能力公司賦能、轉型,幫助我們的IP完善,變成成熟的IP。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智庫、資本和平臺的作用。 ![]() 如何培育這種產業?我們講先找一個當地的龍頭企業,在當地有一定的基礎,但是這個龍頭企業是缺胳膊、少腿的,我們通過資本幫他完善產業鏈,完善他的能力,給他賦能,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分化,誕生新的產業邏輯,這樣真正實現產業落地。 ![]() 比如農業產業,實際上很多人去做流轉承包土地,把農民的土地流轉過來,把農民變成工人,去買種子、化肥,然后去銷售,這樣做的成功性很小。我們的農業產業就是三個東西,第一是農業缺品牌,農業缺少技術,農業缺金融,但是這里的核心是什么?聯想投了農業,就是要把它做成品牌,農業有了品牌以后就有了競爭力。農業不能用開放技術競爭,家里是牛、是豬、是小麥,但是用供應鏈就可以給他破題,你的銷售款在我這里,我就可以給你融資,幫你買種子、化肥、農藥,幫你做土壤改造、技術升級,所以真正的農業平臺是這樣發展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培養基于剛才這些能力的支撐,幫助這些地方成片地批量去 改善,提升農業效能。 ![]() 比如剛才說的大健康產業,很多人做醫院、做養老院,為什么藍卡不做?我們今天講大健康的核心是人才、技術、設備、服務,我們投了很多的高端檢測公司、技術服務公司,通過這些東西賦能,帶動傳統的產業升級,這里面有很多的創意。 比如說旅游業是一樣,一個旅游小鎮的打造,也一定是通過基礎設施、能力提升、IP服務、通過這些聯動效應帶動整個循環增長。 ![]() 所以,我今天講的更多的是從創新金融的視角來談特色小鎮到底應該怎么做,我并沒有談到技術怎么解決、規劃怎么解決、招商怎么解決。簡單給大家做一個介紹,賽伯樂通過科技、資本、國際化手段,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服務的投資集團。目前我們管理的基金規模是2000億,管理的基金公司90多家,投資的上市公司超過35家上市公司。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創新,互聯網+的企業,然后才是產品,以及產業的各種模型。我們每年基本孵化五家新上市公司。 未來,我們希望在特色小鎮里面,成立1000億PPP產業發展按照基金,配3—5個開發運營商,培育50個特色產業IP來作為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支撐。 謝謝大家! |